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围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相关情况在线交流
来源:福建省生态环境厅时间:2020/11/4 14:34浏览:2654次

  近日,福建省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黄建宏通过省生态环境厅门户网站“在线访谈”栏目与网友在线交流,主题为《“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相关情况》,以下为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上午好!欢迎相约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在线访谈”栏目,今天福建省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保护处黄建宏处长将围绕福建省“绿盾2020”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与各位网友进行交流,欢迎大家提出关心的问题。

  黄建宏: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很高兴在福建省生态环境厅门户网站与广大网友进行交流,感谢各位网友一直以来对福建生态环境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欢迎大家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们将认真听取,诚恳接受,强化措施,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主持人:今年省生态环境厅会同省林业局、交通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海洋与渔业局、海警局等七个部门开展“绿盾2020”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能否给网友们简要介绍什么是“绿盾”行动?

  黄建宏: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工作,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就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破坏性开采、洞庭湖下塞湖非法矮围等事件作出多次批示,强调“务必高度重视,以坚决的态度予以整治,以实际行动遏止此类破坏生态文明的问题蔓延扩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对“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提出了明确要求,就是要“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限期进行整治修复”。专项行动自2017年以来已持续开展了三年,查处整治了一批突出问题,有效提升了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质量和水平,逐步形成“不敢、不能、不想”违规侵占自然保护地的保护氛围。

  主持人:请介绍一下福建省组织开展“绿盾2020”工作的情况?

  黄建宏:今年我厅联合省直七部门印发《福建省“绿盾2020”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全省各地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刻汲取祁连山等生态破坏问题教训,严肃查处各类涉自然保护区违法违规行为,限期进行整治修复的部署要求,继续在辖区范围内开展“绿盾2020”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主要工作目标是:将遥感监测核查范围进一步延伸至市县级自然保护区及武夷山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完成2020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监测新发现问题线索实地核查,扎实推进问题处理和整改,开展重点问题整改情况实地核实,督促整改遗留问题,促进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和监督责任落实落地。逐步实现对全省自然保护区“天空地”常态化监管。

  主持人:我省“绿盾2020”工作范围和重点是什么?

  黄建宏:我省“绿盾2020”的工作范围是:全面排查全省1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延伸至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发现问题的保护区。工作重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自然保护区内采矿采砂、工矿企业、核心区缓冲区旅游设施和水电设施等四类重点问题。另一方面,2017年至2019年“绿盾”专项行动发现的还未完成整改的问题。

  主持人:今年这项工作准备如何推进呢?

  黄建宏:我们分三个阶段进行推进:第一阶段是遥感监测核查及问题整改阶段,第二阶段是省级抽查总结阶段,第三阶段是配合国家巡查阶段。目前各地生态环境、林业、海洋渔业、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农村、海警等相关主管部门正在组织对遥感监测和其他途径发现的问题(线索)开展实地核查及整改处理,已经完成了国家下达的2019年下半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遥感监测实地核查工作,并组织调度了重点问题的最新整改进展。

  网友小陈:相比往年“绿盾”行动,今年,省生态环境厅在自然保护地监管方面有什么创新吗?

  黄建宏:今年,我们在监管范围、监管手段,以及社会参与方面相比以往有了创新和进步。一是遥感监督全覆盖。在此前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遥感监测的基础上,我们在全国率先将遥感监测核查范围进一步延伸至市县级自然保护区,初步实现对全省各级自然保护区“天空地”监管全覆盖。

  为解决遥感影像人工解译专业性强、工作量大的问题,今年我们又联合省林业局在武夷山国家公园等部分自然保护地开展遥感AI监测试点工作,这在全国也是第一个试点。AI智能识别技术的应用有望解决传统人工识别耗时长、专业技术要求高等问题,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技术相对成熟后,我们将推动遥感监测的常态化,一个季度、甚至每个月定期推送遥感发现的新增或扩大的人类活动图斑,帮助地方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便于问题抓早抓小。二是问题整改全程跟。我们建立了问题线索图斑线上移送、移动端实地核查、线上审核、台账定期调度更新的“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工作闭环。三是群众监督全参与。鼓励公众参与自然保护地监督,通过环保督察信访、12369环保热线等反映存在问题。通过实施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制度,努力营造社会公众共同参与自然保护地监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良好社会氛围。

  网友小李:针对自然保护区违法违规开发活动,我省如何发挥“绿盾”行动的震慑警示作用?

  黄建宏:各地对“绿盾”行动发现的突出问题都建立了责任追究和问题倒查机制,充分发挥问责机制的震慑、警示和教育作用,对涉及自然保护区(地)违法违规活动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处理。此前媒体也有报道,针对泉州市深沪湾、泉州湾河口湿地保护区违规建设及养殖等问题,省纪委责令泉州市政府、晋江市政府作出书面检查,对4名处级干部给予诫勉处理。针对漳州市漳江口红树林保护区违规养殖等问题,省纪委责令云霄县政府作出书面检查,对4名处级干部给予党纪处分、诫勉处理等,对存在违法违纪问题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主持人:能否给网友们介绍一些“绿盾”的典型案例?

  黄建宏:近年来,通过持续开展“绿盾”专项行动,闽江河口湿地退养还湿、三明龙栖山小水电退出等一批问题整改取得实效。如位于福州闽江入海口南侧的闽江河口湿地,是我省最大的原生态河口湿地,每年有逾10万只候鸟在这里觅食、繁衍、栖息、越冬。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高度重视湿地保护,作出重要批示“湿地保护是生态保护的一个重要内容,我省要建设生态省,必须重视对湿地的保护”,亲自推动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2018年,我省积极推动闽江河口湿地生态修复列入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项目,开展退养还湿,推进互花米草治理。福州市也下大力气推进湿地海水养殖等问题整改,制定出台了《2018年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实施方案》等,下达以奖代补资金3600多万元,拆除违建工棚、捕鱼泡沫球等养殖设备和鱼塘围堰,完成退养还湿2123亩。同时,邀请中国科学院刘兴土院士等专家研究制定了闽江河口湿地情况的互花米草除治方案,在疫源疫病监测点附近区域采用“刈割+旋耕”方法开展互花米草治理,并实施植被恢复,种植秋茄。经过除治和植被恢复,治理区域内的害草基本消除,秋茄、短叶茳芏、芦苇等本土植物长势良好,治理区域生态初步得到恢复。现在走进湿地公园,放眼望去,一片郁郁葱葱,候鸟不时从芦苇丛中腾空而起。经过多年努力,目前闽江河口湿地共发现鸟类266种,其中水鸟152种,占福建水鸟总种数的80.4%,包括中华凤头燕鸥、黑脸琵鹭等珍稀濒危物种,成为“清新福建”一张重要的生态名片。将乐县也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累计投入了5000余万元资金,分期分批完成龙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7座水电站退出工作。将乐县积极向上争取小水电退出、生态修复等专项资金,对相关水电站进行资产评估,并综合装机容量、建设年限、发电量、使用寿命及对水生态的影响等因素,制定了小水电生态治理“一站一策”和以奖代补措施,争取业主配合。通过治理,恢复了河道自然生态功能,实现了还水于河。已拆除退出的花兰溪电站下游,因小水电截流干涸的河床又传来欢快的流水声,一度断流的龙潭瀑布也重现往日风采,连绵起伏的群山间又传来了潺潺流水声。

  主持人: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黄处长对网友提问作出详细的解答。

  黄建宏:非常感谢网友朋友的热情参与,由于时间关系,对于网友继续提出问题和建议,不能一一解答,下线后我会继续关注。诚恳地希望广大网友和社会各界一如既往的关心,支持生态环境工作。再次感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各位网友参与本期节目。再见!

福建省环境保护股份公司
小程序二维码

小程序二维码

公众号二维码

公众号二维码

Copyright ©2019 福建省环境保护股份公司  

闽ICP备16030654号-3